当前位置:首页 > 专题 > 网民看日照

感知日照丨要励志也要理智,莫让开学季变“烧钱季”

来源: 东行记事 发布时间:2024-09-03 08:40:53

又是一年开学季,随着暑假结束,各大中小学陆续开学,学生和家长们纷纷开始忙碌起来,沉寂了两个月的校园,也因为学生们的归来重新焕发起生机。

上好“开学第一课”

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都是老师们精心准备的“重头戏”,这一课,将伴随孩子们开启一段新的征程,面对全新的开始,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老师们,需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教育引导,及时调整好孩子们的“假期综合征”,切实给他们扣好人生的“第一粒扣子”。

第一课,当以德为先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,青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好时节,在第一课中,融入“红色基因”、厚植家国情怀、传承传统美德、弘扬社会公德、锤炼个人品德,引导孩子感受什么是爱国主义、什么是责任担当、什么是拼搏进取,进而让学生明白做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
第一课,先上安全课。校园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,快乐美好的校园生活更离不开安全防范,在让学生们尽快投入学习状态的同时,还应讲好交通安全、消防安全、食品安全、活动安全、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知识,时刻绷紧安全弦,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牢基础。

第一课,谈收获明方向。刚刚结束为期两个月的暑假,面对开学,几家欢乐几家愁,有的同学充满期待,有的则感到焦虑和担心。开学第一课不妨让学生们谈谈假期的经历、开学的感受、新学期的打算,在畅所欲言中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,帮助学生解疑答惑,尽快调整好心理状态,养成良好的习惯,明确学习目标,更加从容地开启新学期。

“开学季”≠“烧钱季”

学生群体是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崛起的新生力量,随着开学季的到来,“开学消费”迅速升温,商场、超市、书店、文具店里,到处都能看到家长和孩子们“大采购”的身影,电脑、文具、书包、鞋服、零食、教辅资料等学习、生活用品的热销,让开学季成为了花钱季。

诚然,新学期新面貌,期待焕然一新增添新装备无可厚非,但过度消费、互相攀比的风气不可蔓延助长,“开学季”≠“烧钱季”,“开学消费”不能沦为“开学浪费”。

作为家长,首先要以身作则、亲身示范,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节约朴素、理性消费的家风,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节俭生活。其次需要主动替孩子把关,引导其理性消费,避免互相攀比。

作为学校,要充分利用好“开学第一课”,有机融入节约教育,倡导勤俭节约之风,弘扬艰苦奋斗精神,教育学生争做崇俭抑奢的积极践行者。

作为商家,要做到诚信经营,不能借开学季之际,随意涨价、诱导消费,引导学生合理消费。只有这样,才能避免“开学季”沦为“烧钱季”现象的发生。

“开学季”≠“补课季”

开学季,不少“鸡娃”家长将补课提上日程。但快乐的童年和优秀的成绩,怎么选?这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。

尽管“双减”政策遏制了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,但面对“竞争这么激烈,不补怎么行?”“打好基础,孩子将来才不吃亏”“别人都补,不补显得‘不正常’”的现实,许多家长对教培机构“欲罢不能”。

笔者认为,如何让患有“补课依赖症”的家长及时“踩刹车”,关键还是需要让教育回归本质,不断优化考核考评机制,促进教育公平,让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享受快乐童年,健康茁壮成长,而不是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,将时间、金钱和精力浪费在“刷题”“提前学”“拔高学”“内部预测”等套路之中,制造成倍增长的社会焦虑,批量输出“高分低能生”,让补课变了味。

当然,补课也并非是一禁了之的简单事儿。如果孩子确实存在短板弱项,家长应该做的,是帮助孩子做好选择,科学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。其实,补课不如补习惯,孩子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习习惯上的差距,在日常陪伴孩子交流和辅导作业时,家长应该注重引导孩子补阅读习惯、补听课习惯、补做作业习惯、补学习方法、补培养自信、补兴趣爱好,端正学习态度,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,正确看待分数与成绩。

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,不应该只停留在政策口号上,更应该是每个家庭共同努力的方向。希望家长、学校等社会各界携手努力,助力青少年开启有目标、有追求、有意义的新学期。(图片源自网络)

编辑:王倩倩
审核:范雪梅
统筹:刘佳秀